石龙不见形,石雨如散星。
山下晴皎皎,山中阴冷冷。
水飞林木杪,珠缀莓苔屏。
畜异物皆别,当晨景欲暝。
泉芳春气碧,松月寒色青。
险力此独壮,猛兽亦不停。
日暮且回去,浮心恨来宁。
这首诗写石龙涡的奇异景色。诗人以瘦硬奇险的笔法,于阴冷寒涩的氛围中,展示出清幽秀丽的意境。
石龙涡是唐代汝州城(今河南临汝)的名胜,诗人自注说,其地“四壁千仞,散泉如雨”。这首诗描写的中心,便是山泉。
首句说“石龙不见形”,出语平淡,败人游兴。但接着便石破天惊,直入胜境: “石雨如散星。”“石雨” 一词,真正硬而险。仔细品味,那壁立千仞的岩石上喷射出无数股泉水,凌空洒落,非雨而何? 不用“石雨”二字,难以形容这奇观。诗人犹觉不足,更将山泉喻作“散星”,同样十分确切。试想,那凌空飞洒的泉水,在日光的映照下,闪闪烁烁,不正象从天空散落的万点繁星吗? 四壁千仞,散泉如雨如星,这景象何等奇丽,何等壮观!
三、四句将读者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空间: “山下晴皎皎,山中阴冷冷。”“晴皎皎”是晴空如洗、阳光灿烂的情景,“阴冷冷”则是阴森幽暗、寒意逼人的景象。这两句以山外和山中不同的自然景观作对比,突出了山中由于“阴”而使人感到 “冷”的环境特征,这就进一步烘托出 “石雨”的威势。
五、六句对“石雨”奇景进行更细致的描绘。从山林中仰望,只见无数道泉水在树林上空飞迸,叫人眼花缭乱。从近处看,湿漉的石壁上覆满青苔,青苔上挂满山泉喷洒的水珠,闪闪发亮,宛如绿色的帘幕上缀满了晶莹夺目的珍珠。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诗人的笔下生动地再现出来。读到这里,我们会同诗人一样,发出由衷的赞叹: “畜异物皆别。”天地蓄异,造化神奇,这山中的一切景物也都不同寻常。这一句承上启下,以下三句便分别描写山中清晨、白昼和傍晚的奇景。
“当晨景欲暝”,是说时间正当早晨,山中却依然幽暗如黄昏。这不仅因为山谷幽深,也由于漫天喷射的散泉淡化了日光。“欲”字用得极险,它蕴蓄着日光由明向暗转化的一种动势,准确地写出了在峭壁阻隔、飞泉遮掩下,山中晨光朦胧、若明若暗的特点。“泉芳春气碧,松月寒色青”二句用语更险,造景更奇。“泉芳”指泉水滋润的茂盛山花,“春气”本指春天原野上的雾气,这里自然也包括山泉喷发的浓重水雾。在莓苔、草树映衬之下,柔漫的雾气被染成碧绿,在浮动的绿色雾气笼罩下,朵朵山花愈显得妩媚动人。“松月”指透过松树枝头所见的初升月色。由于漫山碧绿,诗人满眼青翠,所以觉得月亮也是青色。而诗人又说月色之青是“寒色”,从字面看,这是拟人手法,仿佛月亮因山中阴冷而冻得发青。其实,这不过是移情于物,将人的主观感受加诸客观对象而已。
以上十句,诗人以宛转曲达的笔法、苦心锤炼的语言,写尽了石龙涡山泉之奇、山色之碧、山气之寒,绚丽多姿,历历如绘。诗的最后四句便不再写景,而以平淡之语作结,但平淡之中却不乏艺术匠心。
诗人用 “险力”二字赞叹山势的险峻,险峻则富于力感。猛兽望而生畏、不敢停留,表明陡峭已极。这样简略的叙写,不致妨碍全篇描写的重心,冲淡业已产生的艺术效果。结句 “浮心恨未宁”,表明石龙涡景色之奇丽令人难忘,更是以诗人自己离去后若有所失的怅惘心理,唤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久久地回味诗中清峻、幽深、挺秀、奇丽的意境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