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沈德潜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说诗晬语》)。用这些话来评价这首《西宫春怨》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写得情意凄怨,曲尽机巧地表达了幽囚在深宫中的女子内心的无限痛苦。四句诗的容量很大,而笔墨经济,从人物的举止、形态、心情上,可知主人公的孤寂、愁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这一、二句诗,一下子拢合了“西宫春怨”的题意。“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这三、四句诗,揭示了“西宫春怨”的根由。诗中一句接着一句的描写,饶有层次地完成了宫女的悲剧形象的刻划。且看第一句诗,西宫处夜深人静,百花飘香,这是多么安详和穆的自然环境啊!在这时,要是观赏春夜的景色,闻到沁入心脾的花香,定会沉醉其中,怡目悦神。然而,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宫女身在室内,她并没有上述所提到的兴致。何以见得?请看第二句诗,珠帘紧闭,想将其“卷”起来却没有去“卷”,“欲”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字下得隐微细腻,出神入化,值得咬嚼,它将人物瞬间的念头在瞬间消失的心态变化,活现于纸上。那么,她为什么无有出户的心绪呢?这要从“春恨长”上去寻找答案。原来她由花香扑鼻中嗅到了春至的气息,竟然滋生出“恨”的感情。她恨春色恼人,一个妙龄少女,往往为怀春不遇而郁郁寡欢,看到户外的艳丽的花卉,不仅激发不出丝毫乐趣,倒反而会勾引起自己满腹的心事,那还是呆在帘内的好。如果说,她根本就没有要走出卧房的打算,这是不符合常情的。请注意时间:“夜”,再请注意氛围:“静”。有心思的人总是夜不能眠,静不能安,出去走走,消消烦闷,多少也可驱散掉心头的愁云,所以她准备将珠帘卷起。正待要这样做,她懒得动了,似乎连卷帘的力气也没有,一想到花香人不香,何必去自寻苦恼呢,只得枯坐不出了。然而,这样做并不是摆脱寂寞无聊的好办法,于是第三句诗写她以弹琴来排遣愁恨,把“云和”斜侧着抱在胸前。“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宫·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其实,她这时的动作是抱而不弹,锁眉凝目地在对着夜空出神。月光如水照西宫,室内坐着未寝人,她完全陷入到痛苦得不能自拔的境地中了。借着月光,她目断远处,思绪纷乱,难受至极。诗的末句,道出了她之所以如此的内心秘密:透过一层层迷迷茫茫的树影,其心驰向了不得近前的昭阳宫,禁不住一股怨情,如狂如澜。“昭阳”,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云:“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文选·班固〈西都赋〉》云:“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吕向注:“昭阳,殿名,成帝作也。”按后世小说、戏曲、诗词中常以昭阳宫为皇后所居之宫。昭阳宫“隐”在“朦胧树色”里,固然与夜幕的笼罩有关系,更主要的是与人物的哀怨相牵连。“西宫”与“昭阳”这两个地点,诗人有意安排在诗的起头与结尾,用以暗示其隔开的遥远,被冷落的宫人别说享受不到承宠的待遇,就连望也望不见,这是多么地可怜可叹啊!
这一首诗展开在字句中的旨意,颇见得“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含蓄,足供读者玩索,确实做到了“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刘知几《史通·叙事》)。(周溶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