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清·王夫之《玉楼春 莲》原文及赏析

2023-03-07 15:49:01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向归魂,水碧天空秋夜永。

  这首词的题目是莲(莲花),用的词牌是《玉楼春》。词的主旨是以白莲自况,表示自己不肯随俗浮沉、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以秋月起兴。

  在秋天的夜晚,一片清丽的月光涵盖着大地上的山岚树影。池塘的水波随风荡漾,在月光低照时,泛出一阵阵银白色的闪光。碧绿色白云朵在天空中缓缓飘动,白莲正在开放,荷粉细匀,多么洁白美丽!清凉的白露水不断地滴在花上,沁人心脾的幽香四处散溢。虽然万籁俱寂无人前来欣赏,可是“玉露泠泠香自省”,白莲却为自己发出的芳馨而深感慰藉。在这里,莲花的自甘淡泊,正是诗人的志趣、节操和思想的真实写照。

  下片侧重抒情,以莲花的高洁为喻,归结为要与秋水、明月而终古。

  “荻花风起秋波冷”一句,点出了秋江寒夜的凄清幽寂,与上阕末句的“玉露泠泠”的意境相似而又深入了一步。这时的夜景很有一点象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所说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情况,只是两人的心情却颇为不同。白居易是借景抒怀,自伤贬谪的索漠与沦落,王夫之则是以景喻志,表达孤臣孽子的耿耿忠心。而“独拥檀心窥晓镜”,正是这一素衷的自白。尽管夜阑更尽,曙色欲启,唯独白莲却专心致志地窥视着“晓镜”的动向,始终没有他顾。那么,“晓镜”究竟指的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上阕第一句所说的“娟娟片月”。

  细味全词,从“月涵秋影”开始,到残月西移为止,秋月一直贯串着全词。所以结尾两句,作者才能说“他时欲与向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始终是一派秋月溶溶的景象。虽然,这里的“晓镜”乃是指的拂晓前的月亮,只是日出即逝,为时不多而已。可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却勾起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悲思及无限依恋之情。因而“独拥檀心”窥看“晓镜”,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始终忠于大明王朝的坚定意志。面对着江山代谢、国破君亡的现实,诗人于词末又以白莲为喻进一步表露自己的思想:孑然一身,湖海飘零,你最后的归宿——“归魂”究竟要走向何处呢?诗人答复说:自己要始终保持白莲的高洁孤直,与碧水、兰天、秋月、清风永远为伴了。

  作者在明亡之后,常语人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清史稿》本传)。他的高致奇操凛然大节,正是他以白莲自况的主要原因。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作了高度赞扬。文中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具有不为环境的顺逆而改变本色的高尚美德,因此莲花堪称“花之君子”。王夫之不仅爱莲,而且以莲花作为自己的化身,他拒绝仕清,隐居山踪,“声影不出林莽”。临终之前,“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清史稿》本传)。综观作者生平,立德立言,志节皎然,以莲花明志自是十分恰当的。

  总之,作者的这首以咏莲为题的《玉楼春》词作,词意委婉而意志坚定,语言蕴藉而深刻感人。全词情景交融,极富艺术感染力量。这主要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切而和谐地与客观景物结合起来了的结果。词的主题鲜明,意境深远,形象生动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推荐

  • 元·彭元逊《满江红 牡丹》原文及赏析
  •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海棠》原文及赏析
  • 金·李献能《江梅引》原文及赏析
  • 宋·苏轼《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 宋·谢枋得《武夷山中》原文及赏析
  • 宋·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原文及赏析
  • 宋·王安石《杨柳》原文及赏析
  • 清·张惠言《木兰花慢 杨花》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