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

2023-03-19 16:08:24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①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外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写昔时别离之愁,下片写今日相思之苦。

  起句写景,点明时令。晏殊词以工于造语著称。你看,“绿杨芳草长亭路”,分明是一幅春景图,但它给人的则是寂寞孤独之寒意; 所写是景,让人感受到的却是情,其景语亦情语。杨柳是一年中最好之季节所发之物,又冠一“绿”字,更点染出杨柳正值生机最旺最美时之色彩; 春草是铲了又生,越铲越生之物,而此二物自古就是牵引离情别绪之象征物,使人自然联想到人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在最好之季节感伤别离之意境。大晏为何要选取这种充满浓厚别离哀愁之意象呢?那就是他要给人一种伤春之暗示。词一开头伤春情绪就笼罩全篇。杨柳、芳草、长亭、古道,这组特写镜头以几个互不相连而具有同等意义之别离象征物在意义上之重复来给人一种强烈之感受和启示。读者从中所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凄婉悲凉之忧患意识。明媚之春日,美好之春景并未给女主人公带来美感,因为春天是不属于她的。不难想象她眼见这些景物、这离别分手之地时心头是何等之苦恼忧愁。第二句写伤春之由,即旧日情侣之薄情。“抛”足见那薄情“年少”对爱情不珍惜、不负责任之态度,亦见那时代妇女社会地位之低。“抛”字应对物而言,这里则以人等同于物,意在喻人与人之不平等。此“抛”字耐人玩味,很见大晏下字之功夫。“容易去”说薄情郎对别离之轻率、忍心、狠心,亦表达出思妇之怨恨。与白居易诗“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句意相近。爱得深则不愿分离,不愿分离则怨别离,怨越深情越切,无限惋惜、留恋、伤心、哀怨之苦楚包容于“年少”句。这种复杂曲折之心理和情感时刻纠缠着她,白天是景物之恼人,夜晚则是梦之扰人。“楼头残梦”说梦在继续着她白天之心理活动,然梦并不圆满。梦若能满足她之愿望,使她倾斜之心得到一度之平衡,一份慰藉,那么这梦虽干扰睡眠也不失为一个好梦,但“梦魂纵有也虚成” (晏几道《阮郎归》),更何况梦偏不理想,夜半梦醒更添一份怅惘。“五更钟”说她辗转反侧,清楚地听到楼头那不紧不慢的刻板之更声,也许从二更、三更、四更,好不容易才挨到五更。更夫哪知这烦躁的思妇嫌她打更太缓慢,那抛人之人又哪知这被抛之人之孤寂痛苦?他留给所抛之人的只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一剪梅》)之情感折磨。“楼头”句写人去后之凄惨处境,是本词中最重要最好之一句。在此,思妇失落、哀怨、凄苦等等情绪已被推到最曲折深切之程度,然而大晏毕竟是一位理性词人,他把这种激切之情感一笔荡开,以空灵之笔去写“三月雨”。思妇之纯真多情,其离愁别恨之绵绵无绝不难从濛濛春雨之明洁温润、柔软连绵等特性中体察出来; 没写离人之泪而那绵绵无绝之春雨不正是离人相思之泪? 婉转含蓄,颇具艺术魅力。

  下片深化上片相思之情。薄情郎抛人而去,使思妇饱尝到离愁滋味而怨其绝情,但曾热烈地赏爱过她的人正是这位男子,他们昔日欢爱之情景使这位痴心女子永难忘怀。欢爱在心则怨恨转而为更深之相思,“无情不似多情苦”过片,把离愁别恨过渡到浓重的相思之苦。相思苦,单相思更苦,相思人不知最苦。人在何处?满腔柔情怎传?再度相期是何日?惟愿“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深重的相思之苦使她难以承受,忘掉吧! 怎奈越想忘却越不能忘,那一寸芳心竟被揉如一团千丝万缕之乱麻,纠结缠绕,无法清理; 芳心悬荡,又像随风摆动之丝丝柳条,身不由己,茫然无定。这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之意境。末二句以强烈之感情写思妇刻骨的相思之苦、之不可忍耐、之无可奈何。天再高、地再阔、水再远、山再遥也终有止境,为何只有这相思之苦永无尽头?哀怨中揉和着种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

  王国维说: “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人间词话》)大晏是能入而又能出之诗人,所以对自然人生能“观之”,也有“高致”。他能以一种对现实冷静、明智之态度和一种深广之思致,把自己对人生之体验提高到理性之高度,然后以圆婉含蓄之词笔传达给读者,使人不仅受到感情之触动,也受到一种对人生进行思索之启迪。其情中有思,本词即体现出这种深广高致之词风。词中提出这样的哲理性问题: 为何宇宙之万事万物间都有其生态之平衡而唯有人之心与心之交有如此之不平等?且忠告读者: 心与心之交换不平等,当情感失落伤感之时则须有一种面对现实的明智之态。这正反映了晏殊之人生观: 伤感中须有旷达之情怀和敢于面对现实之勇气。晏殊是一位修养极好之词人,他 “虽做艳语,终有品格。” ( 《人间词话》 )对于本词中思妇激烈之情感,他没有用激烈外露之文字语调来给人以感官上之刺激,而是用平静闲雅之文字语调给人一种心灵之感受。这种心灵之感受远比感官上之感受更能触动人心,更能启发人之情思。王国维说: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 晏殊实可谓描神之词人。

相关推荐

  • 《书哀》原文及赏析
  • 《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 《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 《元夕》原文及赏析
  •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
  • 《南歌子》原文及赏析
  •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
  •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 《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 《思远人》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