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这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方法,写出了中岳嵩山的风貌。诗人重在对嵩山景色的描绘,但诗人入笔并没有从嵩山写起,让嵩山一开始就露出面目,而是先从诗人宦游失意写起,诗的开始两句“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就是说这一年来他宦途失意,骑马奔走风尘,羁旅生活使人非常疲困,心情也难以振作。只有登上中岳嵩山,才能使自己那种沉闷的情怀得到短暂的开阔。这样,在嵩山未露面之前,诗人就把嵩山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渲染出来,引人无限向往,给人以亲切之感。诚然,气势磅礴、层峦迭峰、风光秀丽的中岳嵩山,不仅是历代文人学士、墨客骚人著书讲学的“文物宝地”,也是历代统治阶级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对于这样一座名山宝地,诗人是早有所闻,但终未亲见。因而此时此刻,迫切见山之情,是可想而知的。照说在这种急不可待的心理产生后,下面一句总该让嵩山出现了,但诗的第三句,却继续写“日暮北风吹雨去”,即描写天色傍晚的时候,北风把云雨吹散了,经过一番雨的洗涤,树木也显得更加青翠了。这里诗人好象有意给读者又拉开了一道帷幕,其实,这样写嵩山的出现,就更引人注目了。诗的末句,“数峰清瘦出云来”,才点出嵩山的面目。诗人这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嵩山几个清瘦的山峰,从云里钻出来了,让嵩山在雨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至此,算是实现了“初见嵩山”的一番情怀。
诗的写法很是别致。诗人先做渲染,然后画龙点睛,通过几个青秀挺拔的嵩山山峰从云里钻了出来,写出了嵩山高耸巍峨无比神奇的风貌和特有韵味。这样写法,既表现出嵩山的高峻,又道出山的飘逸神奇,使嵩山的神态更形象,留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表面虽然写的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着诗人自己。诗人在宦途失意中以嵩山作慰藉,那么从嵩山也能见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