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陈应和《水云洞记》原文及赏析

2023-04-04 15:41:22

  贵州之外卫,曰普定者,即古罗甸国也。卫南十里有洞,曰水云焉。崇山峻岭,环矗盘踞,远而望之,若无罅可入。行渐近,则见巨石横列如屏,似以障蔽洞口。洞之内地平如砥,且旷,可容千馀人。旁有潭水下注,淙淙有声,不舍昼夜。水流山下三十里,直入普川,汇为巨津。约行百步,阴暗晦冥,如入鬼蜮。遂列炬前导,未及里许,则朗然如昼,心目为之一豁。仰观之,则西有一大窍,其圆如镜,日光穿射,闪烁异常,红黄白黑,诸色咸备,居人称之为四景。盖以红为春,黄为夏,白者属秋,黑者属冬也。然以意测之,日光正射故红,红相对故黄,近红者光减而为白,其幽邃者光阻而黑焉。特随日之斜正远近,而色因以变迁,理或然也。洞高十馀丈,广半之。其西南隅最高处,一石直立,真若观音佛手提篮器。东南一白石甚小,若鹦鹉延颈伸喙然者。虽巧于增塑,亦莫之能过也。东北有石莲花,形色种种。西北特出一石柱,龙鳞栉比,人称为石龙,要之石髓淋漓积久所致者。下有石池,沟涂封埴,宛若田制。以其在石龙之下,故又称之为龙田云。

  任何一篇山水游记文章都是对美的一种领略和表现,只是美的意味有所不同。有的美如一幅画,有的美如一首诗,有的美如一种人生情趣。《水云洞记》描写的便是一幅美的画,其特异处在奇。

  “水云洞”在现今贵州省西部的普定县境内。普定县在明代时是守军驻扎的地方,所以作者说“贵州之外卫”。那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古代文人留连忘返的地方。作者写的水云洞便是其中的名胜之一。

  表面上看,这篇游记平淡无奇,既没有柳宗元 《永州八记》的诗意般点染,也没有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的理趣式阐发,只不过是客观朴实的描摹而已。但是细细品味,就可以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水云洞”记,犹如“水云洞”景,层层叠叠,曲折别致。

  作者写从远处看水云洞的情景,是“崇山峻岭,环矗盘踞”,先给人雄伟壮阔的感觉,然后却以“若无罅可入”做一转折,仿佛为寻洞远道而来,及至近前却又无路可走。接着写走到洞前,“则见巨石横列如屏,似以障蔽洞口”,仿佛洞口就在眼前,又无法入内。两句话,两次转折。突出一个奇字。与其说这是水云洞的奇景,不如说是作者的奇笔。作者写洞内景象也用此法,先写洞内“阴暗晦冥,如入鬼域”,突出黑暗、阴森。然后再写它“朗然如昼,心目为之一豁。”“如入鬼域”与“如昼”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一层铺垫,一层渲染,水云洞的玄秘,奇异都在这一转折中尽数写出。水云洞是自然界的客观景物,它的美妙,它的神奇都是人赋予的。作者用奇笔写奇景,才使水云洞的洞外洞内、山峰巨石、光色池田有了灵性,产生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效果。

  美的景观需要美的笔墨来传达,没有美景就没有美文,没有美文也不能再现美景。苏轼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所为文者能达是而已”。( 《上曾函相书》)“辞达”就是能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境界,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本文作者正是凭借其“能达是”之笔,才把读者带入水云洞的奇景异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作者的美文,才有水云洞的奇景。

  作者游历水云洞后写成此文,但本文绝不是对水云洞的简单记述。作者为了突出水云洞的奇异处,做了精心的安排,该简则简,该繁则繁,有介绍,有描写,有铺垫,有细画,详略得当,秩序井然。

  作者记述水云洞这一奇景,重点在写洞内之洞的景象。为了突出这一主体形象,作者在介绍水云洞的地理位置时,文字极简省,“贵州之外卫,曰普定者,即古罗甸国也。卫南十里有洞,曰水云焉。”只用两个“曰”字,一笔带过,不肯多置一词。写洞外及初入洞时所见情景也极简略,只抓住奇的特征略施笔墨便进入对主体形象——洞内之洞的描写。这部分描写占了全文近三分之二的篇幅。

  作者写“西有一大窍,其圆如镜,日光穿射”的景象非常详实。先以“闪烁异常”句领起,写光彩的变幻,再写光彩的颜色“红黄白黑,诸色咸备”,然后又写当地居人对这四种光彩的理解,“红为春,黄为夏,白者属秋,黑者属冬也。”写至此,作者似乎还未尽意,又写自己对四种色彩的“意测”。意测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科学 (日光因受洞中空气折射呈现出各种颜色,白是正色,其他各色是经过折射形成的。不是正射故红,光减而为白),而在于它是一种领略,一种惊叹,犹如读者与一位儒雅之士同游水云洞,既目睹了水云洞的奇景异貌,又耳闻了他新奇独特的解说。从文章角度讲,这一段意测文字也增加了读者对洞内色彩变幻的印象和感觉。

  接下来,作者写“大窍”中的景观,从西南到东南,从西北到东北,从上到下,几乎无一遗漏,全方位地写出洞中的全景。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写洞内全景并没有对景物细细描摹,只是在各个方位上举出一物,突出其神态,让读者在想象中去构成洞内的全景画面。如“其西南隅最高处,一石直立,真若观音佛手提篮器。东南一白石甚小,若鹦鹉延颈伸喙然者”,两句。用“观音”的比喻写石的详和神态,用“鹦鹉”的比喻写石的顽皮神态,再以“佛手提篮”,“延颈伸喙”做修饰,写石的动态形状,两个“若”字则又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这种写法以一抵十,没有描摹景物而景物自现。

  总之,《水云洞记》一文,写得朴实而又别致,自然而又精巧,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具匠心。

相关推荐

  • 刘侗《水尽头》原文及赏析
  • 李元辅《水帘洞》原文及赏析
  • 樊献科《水帘洞》原文及赏析
  • 彭士商《水帘洞》原文及赏析
  • 张自明《水月洞》原文及赏析
  • 成瑞《水磨沟》原文及赏析
  • 张孝祥《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元好问《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 邵博《泰山录》原文及赏析
  • 章楹《石门山观瀑记》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