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赏析

2023-04-04 16:21:32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山水诗极负盛名。诗中所写的一切都是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景象来铺展。时间是傍晚,地点在“三山”,所见是京邑。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接,故名三山。京邑,京城,指今南京市,南齐在建康 (南京) 建都。

  首句化用王桀《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次句化用潘岳《河阳县作》:“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暗含着自己魂系京都的依恋情绪。“白日丽飞甍”,灿烂的太阳光照射在飞翘的屋脊上,明丽多彩。高低不等的屋宇依稀可见,这是描述京城屋宇在太阳光照下的色彩。这些描述充分表现了诗题所示之特点,“登三山”是高处所见,“望”是远眺所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为历代传诵的名句,唐代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曰:“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千里澄江似练”,就是化用了这个句子。李、王的二诗、词亦是写金陵 (建康) 的,其所以拈出谢朓诗句,乃是因为它逼真如绘地描述了这一带的景象特征。晚霞扩散开来,像五色的彩缎,而清澈不动的江水静静地平铺在大地上,像一条绸子。从天、地上下纵笔绘描,气象阔大。诗人写霞写江,多从色彩和状态上着墨。“澄江静如练”,从总的范围内显示其“静”息之态,然后以“喧鸟”的“喧”的声息之动加以调剂。“喧鸟”声浪时时传送过来,它们栖息在绿色的江洲上; 各色各样的花朵布满了芳香扑鼻的郊原。两句之间前述声,后描色,“覆”见其多,“满”见其盛,生机盎然,繁花竞放的描述更显示了画面的色彩美,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可以看出,诗人在“还望”时,观点是不断变化着的,形成了所谓的散点透视,时而屋宇,时而晚霞,时而江面,时而江洲,时而芳甸。尽管变化不停,但每句的描绘中心都着力于色彩的渲染。色彩丰富而不单调,形成一种斑斓多姿的杂色美。而诗人之所以不断变换观点,又和他“还望京邑”,留连京都的繁华生活的依恋心情分不开的。齐明帝建武元年 (494),谢朓任中书,仕京都,是年十月,齐明帝废海陵王自立,因谢乃旧党,齐明帝便将其外放宣城太守。谢朓出京,其心态充满着复杂的情感。他想此一去宣城,不知何日才能回京,“有情知望乡”的惆怅萦绕在心头,因而,诗人写景就不是客观的描述,而是和当时当地的内心情绪联系在一起了。

相关推荐

  • 王士祯《晚登夔州府东城楼望八阵图》原文及赏析
  • 朱熹《晚霞》原文及赏析
  • 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原文及赏析
  • 许安仁《望少室》原文及赏析
  • 杜甫《望岳》原文及赏析
  • 施闰章《望日楼观日出》原文及赏析
  •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及赏析
  • 苏轼《望海楼晚景(其二)》原文及赏析
  • 柳永《望海潮》原文及赏析
  • 翁方纲《望罗浮》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