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写景诗的佳作,久已脍炙人口。它大约写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这年七月十四日,白居易由中书舍人改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赴任,于十月一月抵杭。本诗作于这次赴任的江行途中。它以细腻的笔触,艳丽的设色,描绘出了一幅暮江秋色的画图。
诗的前两句写黄昏时分的江面景色: 一道残阳铺展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碧色,一半是红色。色彩鲜明,情景真切。“残阳”,指太阳将要落山的阳光,这阳光已接近地平线,只有一道余晖斜照,“一道”二字用得十分恰切、生动。“一道残阳铺水中”,这“铺”字极其准确而形象地把残阳铺展江面的景色描绘了出来。“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色写得奇丽。“瑟瑟”,据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解释说:“瑟瑟,珍宝名,其色碧,故以瑟瑟影指碧字。”一说即青玉,碧玉。这里用来形容斜日照不到的半边江水,颜色象青玉一样碧绿; 映着如血残阳的半边江水,红彤彤的。这半碧半红,碧红相对,色彩绚丽的江面景色,历历在目。
后两句写秋江夜景。诗人从黄昏饱览落日斜照的景色,直到夜幕降临,观赏秋江夜景,更是情不自禁地赞美惹人喜爱的九月初三夜,描绘了迷人的幽静夜景: 江边的草上缀满了一颗颗露水,好象白亮浑圆的珍珠,在月色下寒光闪闪; 新月悬挂在西方天边,弯弯的好象一把弓。可怜(可爱,惹人爱怜的意思)二字正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这迷人景色的挚爱和赞颂。农历九月,表明时当深秋; 初三夜正是一弯新月初升的时刻。一弯新月象一把弓,比喻妥帖入微,真切动人。真珠即珍珠,为贵重装饰品。“露似真珠”,比喻亦极精妙,既显示出秋夜的典型景色,又表现了诗人对露珠的珍惜,即对秋色的爱怜。
白居易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诗人。他观赏暮江秋色,经过细致观察,摄取典型景物,准确把握它们的特征,把黄昏和夜晚的景色连成一片,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诚如《唐宋诗醇》所评,这首诗“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大,人们多有不同理解:一是认为本诗是长庆元年或二年在长安时写的,是虚写,不是写实。一是认为本诗的前两句是写实,写诗人观赏落日斜照江面的奇丽景色;后两句是虚写,写的不是当时之景,很象忽然回忆昔日之景,念及旧时的人和事,但“九月初三夜”究竟是指当夜,还是指昔日之夜?它为何惹人爱怜,念及何人何事? 诗人没有言及,无从查考。三是认为全是写实,前两句写黄昏,后两句写秋夜,前后衔接。以上三种认识,各有道理,可以兼采并存。读诗论诗只要顾及全篇,不违背诗意,不妨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欣赏,见仁见智,各得其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