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天设险,北向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这是一首很悲壮的爱国诗。当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一月。这年的九、十月间,在川陕主持抗金的主将王炎被朝廷的投降派调走,接着又将陆游也调往成都。抗金形势急转直下,诗人心情沉重,在赴任成都途中路过剑门关,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全诗四联可分为四个层次。首联写剑门关的地理形势,指出这是北控函秦的天然险阻。“函”,指函谷关;“秦”,指秦川,当时已被金兵占领。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 “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白白放弃?诗人的不平之鸣是显而易见的。颔联写当时的战争形势,“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客”,指金兵;“主”,指宋朝。“殊势”,是说势力悬殊,相差很远。这固然是实际情况,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国家的存亡,最终在于人的主观努力。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诗人主张团结抗战,并坚信抗战必胜。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根植于深沉的赤子之心,读来十分感人。有人说,宋诗的议论化倾向,违背了作诗的宗旨,这说法其实是很肤浅的。比如这两句,唱出了当时时代的最强音,有何不好? 陆游是很懂得诗歌的形象性的。因此颈联转为写景:“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这是结合时令,写岁暮之景。看上去与上二联无关,实际上贯穿一气。“栈云寒”,正是“剑门天设险”的形象描写。而“寒欲雨”,正是客主殊势的气氛烘托。“柳暗知春” 与“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和“存亡终在人”密切相关。眼前虽是寒风刺骨,但严寒过去,春天就会到来,这是斗争的关键时刻,岂能弃天险而走?想到这里,诗人联想到自己,一个身不由己的羁客,那有抗战的自由?只能“微雨骑驴过剑门” 了,而且,年过半百,已然“垂垂老” 了,抗金复国,壮志难酬,凭高念此,岂不怆然伤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诗人由地势写到国势,由景物写到自身,采用山景及人、再由景及人的布局,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陆游诗歌的悲壮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