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宋·徐玑《山居》原文及赏析

2023-01-16 14:45:00

  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徐玑,温州永嘉人,名列 “永嘉四灵”,这首诗写他所居山中的风物,是一幅活泼清美的浙东山野风景写生画。据第五句,所写乃春色。“四灵”之一徐照有《酬赠徐玑》诗,内中曾勾勒徐玑山居风貌:“每到斋门敲始应,池禽双戏动清波。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于中可窥《山居》命篇之情怀。诗人以白描手法,写出幽静深山的热闹春光,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真切感情。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头两句如一组在移动的电影镜头。镜头摇过烂漫纷披的花木,慢慢推出诗人的山中居处,景色很优美动人。“茅茨”,茅屋顶。碧绿的柳条婆娑拂舞,青翠的竹枝摇曳生姿,在柳竹织成的浓荫深处,掩映着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坞,花坞后隐约现出一座茅屋的顶尖,紧贴着的是生满点点青草的小池塘。既富有山野风味,又不乏人工之美,俨然世外桃源。镜头有远有近,画面有疏有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描绘出“山居”的环境、形势。下笔扣题,用字精细,这是“四灵”诗共有的特点。

  有茅屋就有人,接下写人物活动: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开门”句承“茅茨”而来,“汲水”句承“草池”而来。开门汲水,不意惊飞燕子、舀入鱼儿,生动地表现了山居和平宁静、远离人世的特点。因为只有无人打搅的深山,春归的燕子才会安详自如地栖落在柴门筑巢,大小的鱼儿才会逍遥自在地浮游于回暖的春水中,甚至误入汲桶之内。“惊”、“得”,都有意外的语气,流露出诗人惊愕而转欣喜的心情。诗人日与燕子、鱼儿为伍,又进一步说明山居是个僻静的天地。诗写人物活动,意不在正面刻划人物形象,而是将其溶入山居景色之中,成为一个有机部分。两句以动态打破静态,给山景增添了勃勃的春机和一丝人间烟火味,饶有生活气息。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转写山居之人的内心感受。由景入情,但情语中有物象,故形象性很强,并无一般宋诗发议论时的枯燥乏味。青山空大而居民稀少,又加以地处僻远、罕有行人,春日显得格外静谧; 过了春分,白昼渐长,又加以人清闲无事,时间觉得过得很缓慢。这是山居人物的特有心情。两句中,“人闲” 是关键语辞,由 “人闲”而产生“春犹静”、“日更迟”的心情。其实,春山并非静默死寂,春日中自然界万物竞生,鸟语、虫鸣、花落、水流、风声、泉吟,大山之中音响十分丰富; 同时,时间的流逝也无所谓迟缓或快速; 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毫无人事纷扰,心情格外闲静,有萧然尘外、闲暇自得之意。徐照称其“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并非漫语。至此,人物的心境与山中景色在闲静的气氛中,和谐地融为一体。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末两句兀然从情中脱出,折入写景。“飞起”,一作“飞走”; “飞走” 于义为胜,是温州口语,飞去的意思。“飞起又相随”,即“雄飞雌从绕林间” 意。一直啼叫着的山鸟忽然停住啼声,喧闹的山谷突然坠入寂静之中。这 一声响的变化引起了闲立暇思的诗人注意,抬眼寻去,只见几只鸟儿扑楞楞相随飞走,消失于视线外。“山禽”,呼应 “山居” 之 “山”,气脉贯射前文。诗人最后以 一个动静交叠、声响变化的景物特写镜头收束全诗,颇有意蕴。声响消失后的万籁俱寂的境界,鸟儿飞走后的归于平静的气氛,烘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景物也富有深山特色。金性尧评曰:“末两句自然,含意亦稍深。” (《宋诗三百首》)诗人最后以空灵之笔陡翻波澜,借景结情,给人以想象余地。

  四灵写诗,擅长五律,多吟咏田园隐居生活,意匠惨淡经营而诗风平易清淡,常追求王维、姚合诗中的一种 “静趣”。此诗就有这个特点。

相关推荐

  • 唐·韩愈《山石》原文及赏析
  • 清·蒲松龄《崂山观海市作歌》原文及赏析
  • 唐·杨炯《巫峡》原文及赏析
  • 金·杨维桢《庐山瀑布谣并序》原文及赏析
  •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及赏析
  • 宋·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凝之归南康》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左思《招隐》原文及赏析
  • 宋·陈与义《早行》原文及赏析
  •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及赏析
  • 魏晋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