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②,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③,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天宝十三载,岑参作为封常清的节度判官,再次赴西域。这首诗就是岑参此次西域之行途径武威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与故友久别重逢的欢快夜饮情景,同时也借夜宴表达了诗人痛感时光飞逝,不能及时为国建功立业的抑郁心情。
起首 “弯弯”二句,紧扣题目,用娴熟的民歌格调,通过两个 “月出”先交待出这次夜饮的时间、地点。第一个“月出”点出这次夜饮是在阴历月初的一个晚上,一轮弯月已升到城头的高度; 第二个“月出”则点出这次与故友夜饮是在凉州。随着弯月逐渐升高,整个凉州城都被笼罩在一片月光之中,此时也正是客友齐至夜宴开饮之际。
“凉州”二句用淋漓大笔,粗线条地勾勒出凉州城的宏伟气势和夜晚风光。凉州位处西行要道,又是唐朝设在西北方面的军事重镇,在当时颇为繁华。据 《新唐书·地理志》 载: “凉州,武威郡中都督府。户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一; 口十二万二百八十一。” “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军之最大也。” “七里十万家”正是夸张地描绘出凉州的繁华景象。凉州历来是各少数民族集居之地,他们能歌善舞,尤以擅长弹奏琵琶闻名于世。“胡人半解弹琵琶”,道出了凉州地处边塞的地方特色,在这月光明媚的夜晚,整个凉州城荡漾着一片动人的琵琶声。这阵阵琵琶声寄托着当地胡人的满怀激情,也牵动了远方客子的无限思乡之情。“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描绘出身为客子的诗人此时的复杂心境,其中有着怀土思亲的抑郁乡情,也有着对于更为遥远的征途未卜难测的惆怅。风声萧萧,夜色漫漫,是凉州夜晚的边城特色,也是诗人客居异地的心境写照。
以上六句交待宴饮的环境,接下来转入于宴饮的正面描写。无疑,与故友一起夜宴的欢乐,会暂时驱散诗人客中的寂寞,思乡的愁绪。特别是此次途经凉州,幕府中竟有如此之多的旧朋故友,且又是久别重逢,这该是使诗人如何高兴的事! 连续重复两个 “故人”,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的高兴心情。天宝八载,岑参作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掌书记,第一次赴西域,曾途经凉州盘桓流连,结识不少凉州幕府中的同级官员,其后也许还有一些朝中的旧相识也陆续来到凉州谋事,如今都相聚一处,彼此互诉契阔,畅叙友情,也正是诗人于长途跋涉中的一件畅心快意之事,胸中抑郁之情一时全消,尽情地沉浸于聚会宴饮的欢乐之中。
“花门”二句写出了诗人胸中的感慨,寄寓了诗人远大的抱负。紧承上句,感觉与故友相别倏忽数载,转眼之间如今又是秋草见衰,岁月临暮之时了,然而自己与故人都还未能及时建功立业,显身扬名,怎能不令人激奋感慨! 不甘贫贱表示诗人自己的不甘沉沦,同时也是激励故友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共同在这塞外疆场上驰骋拼搏,为自己争取功名富贵,为国家为朝廷建立不朽功勋。
结尾二句回应诗题,以豪言快语作结,充分体现了诗人豪爽非凡的性格和夜集宴会上的淋漓兴致。“一生大笑能几回”,其中暗寓着诗人曾经历尽坎坷,遭受过不少的人生挫折,在那充满艰难的过去岁月中,哪有几回令人称心得意的大笑呢?而今晚的欢聚,却能使人暂时忘却过去的诸多不快与不幸,因此,大家都应该开怀畅饮,醉倒方休! 岑参这次二赴西域,年届不惑,却仍然不过充任节度判官,位微官轻,这与诗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悬殊是多么大! 所以诗人所饮的酒中,有着人生的苦酒,而醉也是一种洞达整个人生的清醒的醉。
熟练地运用民歌的优美形式,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中运用质朴浅近的语言,顶针句法,并且句句用韵,二句一转,使这首诗带有急促轻快的节奏,鲜明灵活的民歌格调,不仅描绘出凉州独特的地方色彩,而且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在夜宴过程中复杂起伏的感情变化: 诗人始而为思乡而愁苦,为前途而担忧; 继而为与故友相聚宴饮而感到快慰; 结尾四句转用议论,表达了诗人渴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和对于人生的深沉感慨。从而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盛唐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