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筹一缆十夫多, 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 夜闻邪许泪滂沱。
《己亥杂诗》作于作者四十八岁时,由于他的“更法改图”的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因此于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南归,这年正属己亥年。就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三百十五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广泛地记录途中的见闻和感想。本诗是其中的第八十三首。诗中有作者自注:“五月十二日抵淮浦作。”淮浦,即今江苏省淮阴市。当时满清王朝统治集团昏庸腐败,大量搜括民脂民膏,供其消费享受。诗人在淮浦听到数以千计的运粮大船上的纤夫们的号子声,不胜感慨。全诗反映官府对人民血汗的榨取,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并对自己的寄生生活感到内疚。前两句用算细账的方法,来震动读者的心弦:一条纤绳就要十多个纤夫来拉动它,运河上有上千艘的大船在航行,不知要费多少纤夫的力量。“细算”二字,蕴含着诗人的深深思考之情。这样,在回顾过去在北京做官时,也是这种粮食的消费者,难怪要泪流如雨了。后两句把时间放在夜里,听到的是“邪许”的劳动号子声。这样,夜阑人深,难以入眠的痛苦心情的描写,更能取得动人的艺术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