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古意》这首诗在《全唐诗》卷九十六题为《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作《独不见》,并引《乐府解题》曰:“《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此诗借用乐府古题,实为代言体的七律。全诗摹拟一位少妇口吻,抒发她对久戍未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期的征戍生活给征人和思妇所造成的痛苦。
诗的首联“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先描写少妇居处的华美。卢家少妇,其名莫愁,为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诗中的人物,其诗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作者借此人物代指诗中的女主人公。郁金,是一种贵重的香料。海燕,即越燕,多在屋梁上筑巢。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呈黄褐相间的花纹,可作装饰品。这两句大意是说,思妇居住的堂屋,用郁金香和泥涂饰四壁,屋梁上装点着玳瑁,就在这根屋梁上有着两只海燕栖息。在此,作者用海燕双栖来反衬少妇独处的凄凉。
颔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从时令写到久别征戍辽阳。九月乃是授衣之时,萧萧落叶催人捣衣。少妇闻寒砧之声,自然触动愁肠,促使她对远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的想念。最令她担忧的是边塞严冬的苦寒,假若没有棉衣,怎能抵御寒气的侵袭呢? “忆辽阳”,为通篇之主,并由“忆”字作转,引出颈联少妇对征夫的相思之情:“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丹凤城,指京城长安。戍守在辽阳白狼河北边的丈夫,不仅长久未归,甚而音信断绝。这自然使丹凤城南的思妇不只是惦念,还时时刻刻为之担心,是吉是凶,是存是亡,难以逆料。思念的痛苦,提心吊胆的煎熬,使她夜夜难以入睡。不眠之人,才能深感秋夜之长。一“断”字,显出少妇之可怜;一“长”字,写出处境之凄绝。
尾联以含愁不得见,明月照流黄作结。流黄,是黄紫间色的绢,此指少妇闺中的帷帐。音书已断,秋夜正长,少妇含愁可见。而作者故用“谁谓”发问,深一层表现她的痛苦感情:谁使少妇含愁独处,不得与其丈夫相见,反而让明月偏照着她,更增添她的思念之苦呢?“更教”二字,用得有力,与“谁谓”、“独”字紧相呼应,更增一倍恼恨。
全诗以海燕双栖起兴,承之以思妇的独处凄凉,再以“忆辽阳”之“忆”字为转,而以含愁不得见收合。其写法,已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要求;且韵律和谐,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这些,都标志着律诗在沈佺期手中已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