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宝盒·卞之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
一颗新鲜的雨点
含有你昨夜的叹气…
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骨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你看我的圆宝盒
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行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虽然你们的握手
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
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
或他们也许也就是
好挂在耳边的一颗
珍珠——宝石?——星?
七月八日
《圆宝盒》写于1935年。这年卞之琳很写了一些被人认为是“难懂”的诗,如《距离的组织》等,而《圆宝盒》是这类诗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后刘西渭(李健吾)和作者还曾往复讨论多次,也可见它确乎“难懂”了。
该诗题名《圆宝盒》,首先需要弄懂“圆宝盒”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李健吾认为“圆宝盒象征现实”,结果被作者在《关于<;鱼目集>;》一文中指明“显然是‘全错’”。作者认为更妥当的解释应指作者的“心得”,“道”,“知”,“悟”,或者是他杜撰的一个名目,叫做“理智之美”(beauty of intelligence)。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多年所悟的一种“心得”,而借着“圆宝盒”这个虚有之物表现出来。
该诗计有24行,不分节。但从内容上看,我们大致可以将它分为三节。从“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到“含有你昨夜的叹气…”是第一节,从“别上什么钟表店”到“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是第二节,从“你看我的圆宝盒”到最后是第三节。三节之中,第一、三节是写“圆宝盒”的,但角度却不同。第一节从静处写,小小的圆宝盒却正如无限的宇宙。为了避免读者的误会,该诗首句特别说明是“幻想”,而不要当真以为是作者在哪一条河流上“捞到了一只圆宝盒”的。作者不过是直觉的展示出具体而流动的美感,而并非写实。“晶莹的水银”,“金黄的灯火”,“新鲜的雨点”这三组意象都是小中有大,有限之中含有无限的。这正切合了布雷克所说的“一砂一世界”的意思。故而小小的水银里竟“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从远处看去的“一颗金黄的灯火”,拉近一点看,或许竟是“一场华宴”,“昨夜的叹气”显然是把人生哀愁这一感情具体化了,叹气蒸凝而为雨点的确也顺乎科学的道理。如此看来,事物之间正是常常具有这种相对相应,“生生之谓易”的关系。而这正是作者多年悟出的一种“心得”。第三节从动处写,时间如流水,我们岂不都是时间流逝的长河里的“舱里人”。我们仰卧舱中随头上白云变幻,不知不觉时间已经逝去。这里就很有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咏叹。但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刹那未尝不是千古。故而“你们的握手是桥”,泛指两个人的感情的结合虽是有限的,“可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这有限亦可包含在无限之中。动中有静,暂中有久,诗中的“圆宝盒”也是可大可小的。在人家看来也许小得像一颗珍珠,一颗星,但既然一粒沙中可以见到整个世界,天上一颗小小的星,说不定要比地球大好几倍呢。所以才有最后一语:“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也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意思也完全是在“相对”上。更因为该诗第一句提到“天河”,所以最后有意的转到“星”上。至于第二节,用“钟表”、“骨董”这些暂时性的、残缺的事物反衬那永恒的、完全的事物,说明不必过份执著和介意于无用的事物。
这首诗内蕴极深。读者需反复玩味吟咏,方能探奥知幽。它蕴含着诗人哲理性的思考。相对论、四度空间、新的时空观念与诗人蕴蓄既久的“心得”一拍即合,加深了诗中的知性,同时也提高了诗的艺术。该诗表达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但我们不应将它解释得太死。诗人在《关于<;鱼目集>;》中说:“我以为纯粹的诗只许‘意会’,可以‘言传’则近于散文了。”而《圆宝盒》正是这样的“纯粹的诗”,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派诗风之一斑。
[作者原注] 一九三四年春天我曾写过一首诗,早作废,从未发表,结尾三行,可供参考:“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仰卧舱中随白云变幻,/不知两岸桃花已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