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之后
太阳最好,但是它下沉了,
拧开电灯,工作照常进行。
我们还以为从此驱走夜,
暗暗感谢我们的文明。
可是突然,黑暗击败一切,
美好的世界从此消失灭踪。
但我点起小小的蜡烛,
把我的室内又照得通明:
继续工作也毫不气馁,
只是对太阳加倍地憧憬。
次日睁开眼,白日更辉煌,
小小的蜡台还摆在桌上。
我细看它,不但耗尽了油,
而且残流的泪挂在两旁: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一夜间,
有许多阵风都要它抵挡。
于是我感激地把它拿开,
默念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选自:《穆旦短诗选》香港银河2006年版)
【赏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天津这些城市也许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力公司对居民用电常常实行拉闸停电的措施。穆旦的诗《停电之后》可能是由此引起的。
这首诗写了三个环境、或者三种光景,或者三个境界。一是光明的白昼,二是黑夜来临,三是停电之后。白天有太阳照亮一切。黑夜来了,怎么办?可以打开电灯。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可以点起小小的蜡烛。
太阳“最好”,永远为人们所憧憬。黑夜里,只要有电灯照明,“工作照常进行”。即使停电,有蜡烛光,便“继续工作毫不气馁”。光明消失了,有办法。黑暗再度袭来,依然有办法!无论环境多么困难,打击多么突然,诗人的努力不会终止,诗人的勇气不会受挫。
诗人在阳光下,一个境界;在电灯下,又一个境界;在蜡烛旁,再一个境界。即使“美好的世界从此消灭失踪”,诗人的追求绝不止步。“黑暗击败一切”,但有例外,那就是诗人。
第二天,诗人看到小小的蜡台还摆在桌子上,蜡烛“不但耗尽了油,而且殘流的泪挂在两旁”。诗人回想,整个黑夜里,“许多阵风”还要靠蜡烛来“抵挡”。此刻蜡台已成为“小小坟场”。诗人对蜡烛充满了“感激”之情,默默地追念着它,对它表示了“敬”意。
蜡烛是诗人抗击黑暗的最后的支持者、引导者、鼓舞者、勉劢者。为了给诗人照明,蜡烛含泪地耗尽了自己。它不但奋力击退黑暗,还要抵挡一阵又一阵的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发出光来。这小小的蜡烛,正是引导诗人抗击黑暗、走向光明的天使,虽然她为此而殒灭了自己。
诗人穆旦生前遭遇坎坷,病逝于1977年,享年仅59岁,令人惋惜。但他毕竟活到“文革”结束之后,虽然没有看到改革开放。这首诗写于1976年10月。此时他可能已听到“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也可能还没有听到。但这首诗写出了“对太阳加倍地憧憬”的心态,写出了“次日睁开眼,白日更煇煌”的欢欣,从而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