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戈宝权译)
一八二四年八月,普希金由于奥德萨总督的告密,被押解到偏远的普斯科夫省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幽禁起来,伴随他的只有老奶妈罗季昂诺夫娜。在阴暗的流放岁月中,他“忍受着孤独,蜷伏在厌烦的平静之怀里”,度过了两年多痛苦的时光。难得的是,邻村三山村的草地、小溪、山岗曾有幸迎接诗人的踏访,涤除过诗人心头的烦秽,女地主奥西波娃一家的热情和友谊,也曾给诗人留下过温馨的记忆。在此期间,诗人写下了许多流传久远的佳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是题在奥西波娃的女儿E·H·伏尔芙的纪念册上的。当时,普希金二十六岁,E·H·伏尔芙才十六岁,普希金如同大哥哥对待小妹妹那样,用亲昵而又关切的语调向伏尔芙倾谈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劝慰对方正确地对待生活。诗人将生活看成是一个流程。在前后两节诗中,他都认定现实是“阴郁”的、“阴沉”的,但他并不拘执于现在,被现实的痛苦所压倒。他劝对方“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原因就在于诗人坚信“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这是诗人从现在联想到将来。有意思的是,在这首诗中,诗人还以将来反观现在:“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表明诗人对待现实并非采取游戏人生的态度——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地站在现实的土壤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未来,如果自己并不亲身参与现实的变革,那么,很难设想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的。与上述诗人对生活的看法相一致,这首诗的基本写法也着眼于时间,采用的写法是从现在写到将来(前一节诗),又从将来拉回到现在,再回头看过去(后一节诗)。经过将来——现在——过去三时的反复摩荡,以及诗人对女友的深情劝慰,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也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表现。
别林斯基说过:“在普希金的任何情感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由此看来,阅读他的作品是培育人的最好的方法,对于青年男女有特别的益处。”(《亚历山大·普希金的作品》第五章)即使在今天,在远离俄罗斯的中国,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人情味,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待过去的富于哲理意味的深邃而又动情的概括,于广大青年男女仍不失其陶冶情性的良好作用。难怪这首小诗长期以来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朋友中盛传不衰,以至到垂老之年如同座右铭一样仍然深深地刻印在心间。
(陈志明)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