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投下斜影,
我透过葡萄蔓看到
洒在小溪和道路上的月光。
从前唱过的歌,
我又低声吟唱,
无数婆娑阴影
错落在道路上。
往年的声音又在耳畔回荡,
风、雪和太阳的曝晒,
夏夜和蓝色的闪电,
暴风雨和旅途的劳累。
晒黑了皮肤,
在这个丰盈的世界里吸吮个够,
我感到自己被拽向前去,
直到我的小路落到了黑暗里头。
(胡其鼎 译)
赫塞的诗宁静而流利,大胆而深刻。他的诗作以其特有的灵感式的精神气氛和对古典人道主义的充分展示,使他成为一九四六年诺贝尔文学奖金及歌德奖金的获得者。《晚间行路》这首诗,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
读这首诗,我们仿佛与诗人一道走在夜间的田园小路上,轻声吟唱从前唱过的熟悉的歌曲;浓密的葡萄蔓在道路上落下了无数婆娑的阴影,一片朦胧的月辉铺洒在缓缓流淌的小溪上,也洒在诗人的心上。诗人想象之鸟开始飞翔,往昔沸腾的生活又重新在耳畔回响……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静谧的、成熟的、与世无争的美丽世界,一切似乎变得如此单纯与和谐。然而细细品味,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之后,又深藏着某种意蕴,诗人似乎有意要用一种平静的笔调来揭示一条人生的定律。
这首诗融情入景,虚实结合。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存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诗人随心所欲地把一切物象调动起来,为自己的感情表达服务。 “积尘”的道路,高墙投下的斜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晚间行路”人的心情;往昔生活之歌的音符,就象“无数婆娑的阴影,错落在道路上”;风、雪与太阳的曝晒,夏夜与蓝色的闪电,暴雨与旅途的劳累,三个跳跃性的排比词组勾勒出了诗人经历过的艰辛、痛苦而又愉悦、难忘的岁月。一条小路与诗人一生的历程叠合在一起了: “晚间”又何尝不是诗人的晚年, “小路落到了黑暗里头”,却又身不由己地“被拽向前去”,又何尝不是象征着人最终的必然归宿。全诗虚实交替,天衣无缝,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感很强。读者好象同诗人一道从第一句“走”到最末一句,仿佛时光也在同我们一道向前,让人不由产生“逝者如斯夫”的喟叹。诗所展现的图画,意境深远,图画上又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这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而其中高雅恬淡的田园色彩,更体现了诗人平静的内心对人生命运的认识和把握以及诗人对于无法更改的人生定律的超然态度。
(袁拥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